:::

  戲劇

李叔同的戲劇活動,從類型上約分三種:


»(1)於上海票演京戲 

»(2)於上海組滬學會,以新劇作社會宣導

»(3)於東京創立中國第一個新劇團體──春柳社

 

(1)於上海票演京戲

李叔同年少時,曾跟從名角唱、作、念、打,並於上海票演過武生戲《落馬湖》、《虫八蠟廟》等傳統戲曲。雖說目前能見到的資料,是活動於上海時期的劇照,然從清末民初天津地區京劇活動的蓬勃推測,看戲幾乎是天津人的家常娛樂,而位居天津首富的桐達李家,絕不可能獨漏這種戲劇文化,因此推斷李叔同應在這一時期,開始對戲劇產生愛好。

杭州師範學院黃愛華教授認為,從李叔同目前遺留下來的京劇照片看來,雖說英姿煥發,頗具神采,然從基本功的要求來說,並不符合專業演員的架勢水準,故李叔同應是以業餘愛好者參與演戲的活動,即所謂的「票戲」:偶而曲會、票演,滿足戲癮而已。至於演出的劇本,也可能只是選段演出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李叔同票演京劇劇照之一       李叔同(右)票演京劇劇照之二

(2)於上海組滬學會,以新劇作社會宣導

1905年,上海南洋公學罷課退學後,李叔同與有志之士所組織的滬學會,以戲劇的表演方式,表達出對於社會的種種關懷,如其所撰的《文野婚姻新戲冊》的詩句:「誓度眾生成佛果,為現歌臺說法身」所說,演出者的表演動機中,含藏著一股社會使命感,盼能啟發觀眾的生命與思想。滬學會的戲劇活動,應是受到教會的戲劇表演,以及流行於當時的學生演劇所影響,雖然不算是成熟的劇種,然其帶動社會新思潮的性質,可說是春柳社戲劇經驗的暖身。

 

(3)於東京創立中國第一個新劇團體──春柳社

1906年,李叔同與同學曾孝谷,因對日本新派戲劇產生興趣,是年冬,於東京創立春柳社,發表〈春柳社演藝部專章〉,力圖改良戲曲,移風易俗。春柳社演過的作品有:《茶花女》(1907.2)、《黑奴籲天錄》(1907.7)、《相生憐》、《畫家與其妹》等,而以前兩部的作品最獲日本戲劇界的好評與報導。《茶花女》的演出,主要是為了中國徐淮地區水災而義演。劇中李叔同反串茶花女馬格麗特一角,並參考西洋畫冊,自製卷髮頭套、服飾等,是春柳社中主要的靈魂人物。

  

李叔同與曾延年的劇照 1907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李叔同的《茶花女》劇照 1907

陳師曾與春柳社並無任何演出關係,但卻與李叔同、歐陽予倩過從甚密,其弟陳隆恪還曾差點被拉去演女配角,而師曾則借過戲服拍過照。

春柳社後因學生課業、場地租金,以及中國公使館反對留學生演戲的壓力下,日漸人稀;而李叔同也於1908年退出,專心致力油畫、音樂的學習,致使春柳社的戲劇活動,一度沈寂,但在歐陽予倩、陸鏡若、任天知等社員的努力下,終於有了延續成長的曙光。

李叔同以戲劇度眾生的理念,如前所說「誓度眾生成佛果,為現歌臺說法身」的意涵,最早萌發於上海滬學會時期,留日時期又發表於《醒獅》雜誌及〈春柳社演藝部專章〉中;而1912年,寫贈東京美術學校學長黃輔周,並發表於《太平洋報》副刊的〈南南曲〉,更是其戲劇實用論的完整呈現,其曰:

在昔佛菩薩,趺坐赴蓮池。始則拈花笑,繼則南南而有詞。南南梵唄不可辨,分身應化天人師,或現比丘,或現沙彌,或現優婆塞,或現優婆夷,或現丈夫、女子、宰官諸像位說法,一一隨意隨化皆天機。以之度眾生,非結貪嗔癡。色相聲音空不染,法語南南盡皈依。……

〈南南曲〉的詞義,結合了《法華經》卷第二十五〈普門品〉中「應以何身得度者,即現何身而為說法」之義,以及般若經典之色空不二的思想。而其所用的佛學名相至少有十二個之多,說明了李叔同在1912年的時候,已有一定的佛學基礎。因此,在其藝術觀念裡,藝術實用論佔有一定的份量,然其「實用」是以利他的精神為出發,而非著重個人主義之發揮。